最近,走访市场时发现,东北大油边从东北烧烤摊一路“火” 向全国,各地接连冒出主打这一品类的烧烤店、夜市摊,且不少门店生意火爆。
从温州龙霞夜市日销 200 串仍供不应求的 “波哥大油边”,到上海 “魔方街东北大油边” 日均消耗 30 斤常售罄,再到郑州、武汉等地涌现的 “油边王” 连锁门店,东北大油边已从区域特色烧烤跃升为全国性餐饮热点。
这个曾藏在东北烧烤摊里的 “小众食材”,为何能突然刷屏社交平台、火遍大江南北?它背后又藏着怎样的破圈逻辑?
01■
展开剩余93%东北大油边,正在“C位出道”
近日,走访市场时发现,东北大油边正凭借旺盛的人气席卷全国烧烤圈,多地门店再现排队热潮。
在温州龙霞夜市,“波哥大油边” 以单串半斤现烤为特色,日均销量达 200 串,常常供不应求;上海 “魔方街东北大油边” 每日清晨 6 点便开门营业,日均消耗 30 斤油边,仍频频售罄。
东北大油边究竟是什么?其实它就是猪身上连接心脏与胸腔的肌肉组织,也就是猪的护心肉。其位于猪胸腔与腹腔之间,紧密包裹着心脏,边缘附着薄层油脂,瘦肉部分呈长条状,在东北方言中被形象地称为“油边”。
不同于普通烤肉,油边的制作工艺颇为讲究。
切法上采用斜切花刀处理,既能让油边在烹饪时充分吸收调料,又能确保受热均匀;
调味环节需将味精、鸡粉、鸡汁、辣椒面、黄糖、红油等按特定比例调配后均匀涂抹,使调料充分渗透以形成独特风味;
烤制时则需用炭火慢烤,通过低温长时间加热让外层脱水形成酥脆口感,同时让内部油脂缓慢融化,保持肉质鲜嫩多汁。
切法上采用斜切花刀处理,既能让油边在烹饪时充分吸收调料,又能确保受热均匀;
调味环节需将味精、鸡粉、鸡汁、辣椒面、黄糖、红油等按特定比例调配后均匀涂抹,使调料充分渗透以形成独特风味;
烤制时则需用炭火慢烤,通过低温长时间加热让外层脱水形成酥脆口感,同时让内部油脂缓慢融化,保持肉质鲜嫩多汁。
制成后的大油边,形状细长、肉质紧实,瘦肉呈淡红色,油脂洁白,红白相间极具视觉吸引力。
口感上更是融合了瘦肉的鲜嫩与肥肉的丰腴,外层焦香酥脆,内层鲜嫩多汁,咀嚼时油脂融化的丰腴感与瘦肉的紧实口感相互交织,层次丰富。
在东北地区,大油边早已是烧烤餐桌的核心单品,无论夏季露天烧烤摊还是冬季室内烧烤店,都是必点菜品。
而今年,这一品类在全国范围持续走红,社交媒体热度不断攀升: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近 2 亿且仍在增长,小红书种草笔记达数万篇并持续增加。
市场热度的攀升也带动了夜市经济,多地涌现出主打东北大油边的烧烤摊位。宁海应家山和凤凰山等地,多家“东北油边王” 摊位相继出现,经营者多为赴东北学习技术后返乡的安徽人,20 元 / 串的定价吸引了大量年轻客群。
各地也出现了不少专业门店。杭州“大油边烧烤工坊” 推出 69.9 元 2-3 人餐,包含辣炒花蛤、捞汁钉螺及小份油边等组合。
上海也有不少“油边王” 专门店,如 “沪上油边王” 的大油边选用护心肉外的筋膜,形状细长,自带丰富油脂,烤好后外皮金黄酥脆,内里嫩滑多汁,香气扑鼻;
在上海松江大学城则隐藏着一家 “串儿局・东北烧烤油边王”,店内的大刀油边王格外引人注目,油边粗如手臂,纯手工修剪穿串,吸引了不少学生和周边居民前来就餐。
广西桂林建干路的桂林大油边烤串店,主打铁签东北大油边,同时还有五彩椒牛肋、肥羊、牛筋等多种烤串,肉串份量足,全部现烤,能让顾客看得见新鲜。
在区域品牌创新方面,温州、郑州、武汉等地通过“波哥大油边”“油边王” 等连锁体系,将东北烧烤技法与本地口味相融合,开发出蘸海鲜酱、配黄酒等特色吃法。
02■
烧烤新宠大油边,
为何能“C 位出道”?
东北大油边能从区域烧烤食材跃升为全国性“烧烤新宠”,实现 “C 位出道”,核心在于其在产品力、文化赋能、场景拓展、区域融合及供应链支撑等多维度形成了协同优势。
1、从产品力来看,东北大油边的走红,关键在于外酥里嫩、肉质紧致的独特口感,以及大串带来的视觉冲击力。
首先是口感上的优势。大油边原料取自猪护心肉附近肋骨侧带油膜的瘦肉,高温炙烤时,表面油脂迅速焦化形成酥脆外壳,同时锁住内部水分;随着持续受热,油脂逐渐渗透至肉中,最终形成一口咬下爆汁焦脆的独特体验。
其次,大油边肥瘦相间、肉质紧致,有着类似牛肉的质感。每头猪仅能产出约 2 两油边,因此常被称为 “猪二两”,极为珍贵。其瘦肉中均匀分布的雪花状脂肪纹理,赋予了它类似和牛的嚼劲与风味,在口感与风味上表现突出。
再者,大油边的视觉冲击力也不容忽视。它以大串形式呈现,虽客单价普遍在 20-25 元 / 串,价格不低,却未被诟病为 “价格刺客”,正是因为 “两串即可饱食” 的直观感受,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。
值得注意的是,大油边能火遍全国,东北饮食文化的推动作用不小。东北人“大口吃肉、大口喝酒” 的豪爽劲儿,随着大油边传播开来,让大家吃的不仅是一串烧烤,更是一种充满豪情的饮食文化。
再加上如今短视频平台的助力,大油边诱人的模样在网上传播后,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吃货纷纷打卡尝试。
2、从区域融合角度看,东北大油边能扎根各地,离不开与当地菜系的结合。
创业者为让大油边在不同市场立足,将其融入当地菜系,进行了区域化改良。
北京的部分门店会加入蒜片、葱花碎腌制,烤制时刷一层料油锁水,搭配烤馒头片解腻;
天津的油边则与烤红薯、糖火烧搭配,形成甜咸交织的风味;
上海的餐厅搭配椰浆推出“油边塔吉锅”,搭配米饭、烤玉米,融入东南亚元素;
成都出现 “川味油边”,结合川菜麻辣风味推出 “麻辣油边”“香辣油边” 等创新产品;
西安的油边充满 “西北味”,有的与陕西特色小吃结合,推出 “油边肉夹馍”。
北京的部分门店会加入蒜片、葱花碎腌制,烤制时刷一层料油锁水,搭配烤馒头片解腻;
天津的油边则与烤红薯、糖火烧搭配,形成甜咸交织的风味;
上海的餐厅搭配椰浆推出“油边塔吉锅”,搭配米饭、烤玉米,融入东南亚元素;
成都出现 “川味油边”,结合川菜麻辣风味推出 “麻辣油边”“香辣油边” 等创新产品;
西安的油边充满 “西北味”,有的与陕西特色小吃结合,推出 “油边肉夹馍”。
此外,市场上还出现了大油边炖酸菜、炒青椒等做法,让大油边以菜品形式呈现,向多元场景偏移。
这种“入乡随俗” 的改良,让其从 “东北专属” 变为 “全国适配”,降低了跨区域推广的阻力。
3、从文化角度看,大油边的走红不止是“吃”,更是文化共鸣的结果。
东北“大口吃肉、大口喝酒” 的豪爽饮食文化,通过大油边传递出强烈的情感符号 —— 消费者吃的不仅是烧烤,更是一种 “豪情消费” 的体验。
这种文化属性与淄博烧烤“小饼卷葱” 的仪式感、天水麻辣烫 “甘谷辣椒” 的地域标签逻辑一致,借助短视频平台的传播,让全国消费者对其产生 “打卡欲”,从地方食材升级为 “文化 IP 载体”。
4、再从供应链体系看,大油边能从东北地方小吃发展为全国性烧烤新宠,离不开供应链的工业化和标准化升级。
随着消费需求碎片化,供应链正从"大规模标准化"向"小批量定制化"转型。例如,部分企业已开始针对不同区域口味推出川辣、蜜汁等差异化大油边预制产品,进一步拓宽品类适应性。
这种供应链的敏捷响应能力,将成为下一个烧烤爆款诞生的关键基础设施。
2025 年,大串计划新增两家 “鲜肉手工串” 生产工厂,其中位于河南周口市鹿邑县的 “串想串奇”,将采用牧原股份每日新鲜屠宰的猪肉为原料,研发及生产 “鲜猪肉系列手工串”。这种专业化生产基地的建设,大大提高了大油边的供应能力和品质稳定性。
03■
东北大油边走红背后趋势
观察东北大油边的走红逻辑,能发现当下烧烤行业的两大趋势。
1、大油边的走红标志着烧烤行业进入了“大单品” 时代。
早期的烧烤店,食材选择堪称包罗万象,牛羊肉混杂,荤素皆可入烤,但品类过多反而导致记忆点模糊,同质化问题凸显,品类吸引力也随之下降。
而东北大油边的创业者们则另辟蹊径,以单品大油边为卖点,突出差异化。
一方面,大油边取材自猪护心肉附近肋骨内侧带油膜的瘦肉,每头猪仅产 200 克左右,仅够制作 4-5 串,这种天然的稀缺性,让它与传统牛羊肉串形成了鲜明区隔,避免陷入 “万物皆可烤” 的品类泛化陷阱。
另一方面,大油边的核心竞争力在于“外焦脆、内爆汁” 的层次感,这种强辨识度的口感体验,远胜于传统烧烤模糊的 “孜然味” 标签。
一方面,大油边取材自猪护心肉附近肋骨内侧带油膜的瘦肉,每头猪仅产 200 克左右,仅够制作 4-5 串,这种天然的稀缺性,让它与传统牛羊肉串形成了鲜明区隔,避免陷入 “万物皆可烤” 的品类泛化陷阱。
另一方面,大油边的核心竞争力在于“外焦脆、内爆汁” 的层次感,这种强辨识度的口感体验,远胜于传统烧烤模糊的 “孜然味” 标签。
这种卖点突出、特性鲜明的单品模式,使其能以尖刀产品切入市场,降低品牌识别成本,带动品牌跨区域扩张。
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。譬如今年走红的牛肋条专门店,便在全国市场掀起热潮。它们的崛起,正是将烧烤品牌聚焦于牛肋条这一单一单品:
一是通过透明橱窗展示牛肋条分切、腌渍过程,将“新鲜现制” 的优势直观呈现给消费者;
二是主打自助模式,将客单价控制在 70 元上下。
一是通过透明橱窗展示牛肋条分切、腌渍过程,将“新鲜现制” 的优势直观呈现给消费者;
二是主打自助模式,将客单价控制在 70 元上下。
这种创新的牛肋条专门店在烧烤店中脱颖而出,不少门店实现连锁化增长,如林真真牛肋条放题创立于 2024 年,仅半年时间便扩店百家。
因此,东北大油边的走红,本质上依托的是“大口吃肉、大口喝酒” 的豪爽文化输出。
类似逻辑下,淄博烧烤以 “小饼卷葱” 的仪式感、天水麻辣烫以 “甘谷辣椒” 的地域符号,形成文化差异化。未来烧烤竞争或将进入 “地域文化 IP + 超级单品” 的双驱动模式。
2,东北大油边的走红也反映出烧烤消费场景的多元化趋势。
传统烧烤多集中在夏季宵夜时段,而大油边则通过全时段渗透打破了这一局限。
比如东北地区夏季末会出现家庭露天烧烤场,油边便成了户外聚会的核心食材;在郑州、温州等地区,商家推出一系列油边午餐套餐,契合办公午餐场景;部分商家还推出油边炖酸菜等冬季热菜,拓展了寒冷环境下的消费场景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东北油边还在向外卖场景和预制菜渠道拓展。沈阳部分门店便凭借大油边、烤串等不易缩水的特性,通过冷链锁鲜实现全国配送,突破地域限制,成为烧烤外卖中的优质品类;
在山东,一些调味企业开发出 oil 边专用调料及速冻生胚,让消费者能在家复刻烧烤店的油边风味,推动东北大油边在厨房经济场景中下沉。
此外,不少油边餐厅还打破了烧烤店与正餐的边界。厦门的烧烤店通过海鲜加油边的形式推出油边焗小管;东北菜则引入油边炒青椒,让东北大油边成为正餐选择;郑州老店“郑州油边王” 推出的油边王双人小资套餐,既适合午餐也适合晚餐时段。
尤其随着消费场景的升级,其业态也从传统路边摊向高端餐厅、主题餐厅、小酒馆多元业态延伸,例如一些高端烧烤店将大油边作为招牌菜,打造精致的用餐体验。
结语:
东北烧烤界的“隐藏王者”——大油边(护心肉)的“C位出道”,是地方美食逆袭全国的经典案例。
这一过程完美诠释了“供应链打基础+餐饮品牌造势+社交媒体引爆”的三级火箭模式。
-END-
作者 | 小贝
出品 | 餐饮O2O
发布于:湖北省诚利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